- A+
序 等待
有的人一生都在等待些什么,又在等待中走完最后的路程;但仍然会有另外一些人继续等待,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幸福。没有为什么,因为夜晚就是夜晚,月色撩人,总会有一些虔诚的手在它的峭壁上写些什么。
等待一个人,等待一位神秘的来客,等待一阵陌生的敲门声,等待一阵狂燥的心跳;等待一个人,等待一种骄傲的称号,等待一轮红色的太阳在掌心升起,一年四季温暖自己。
等待,是一种哲学。它的光辉射穿了人们的眼睛,每一分钟,都价值连城。
这个世界的变化真的是错综复杂,原本相生相克、相互矛盾的事物其实也都有着本质的联系。于是《周易》有了“否终则倾,何可长也”的论断,哲学上也产生了一种叫做“对立统一”的思想。可是矛盾毕竟是矛盾,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互融合化一,这就像生和死一样,有多少人向往生的欢愉而害怕死的痛苦。曾经有那么多对生的歌颂和对死的恐惧,就连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的大英雄阿喀琉斯也不得不发出“我宁愿在阳间活着当长工,也不愿死去统治整个阴间世界”的感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每当在冬天的夜晚读这两句诗,总是能听见风和水摩擦的声音,就如同两把刀,在比试着寒冷的刀锋。一个人从锋刃上走过,去干比这更残酷的事,让鲜血在脚下像晶莹的红玛瑙。而世上最危险的桥,却也是这两句诗。那铺桥的石板就是目光和勇气,一步千年,谁走得潇洒,谁就能留名。
六岁那年,她随父亲回乡扫墓。那是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低矮的建筑和污浊的空气在她棕色的眼睛里留下了杂乱的印象,似乎与她生活的英国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她也拥有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每一个外部特征。
雨哗哗地下,她的手被握在父亲宽厚的手掌里,看着溅落在地上的雨水弄脏她白色的鞋袜。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来到了庄严肃穆的教堂墓地。四周青山掩映,苍松翠柏比邻而立。她觉得这座山好阴森,好凄凉,对面的石碑也是冰冷的。看着父亲一动不动地呆呆注视着那块大理石,她突然被吓得流下泪来,但是她不知道在那块冰凉的大理石下安眠的就是她的母亲。
她只管自顾自地哭,似乎是为了和悲伤的老天爷竞赛。父亲似乎根本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了而没去劝哄。在他的眼里,她哭得那么伤心,应该是为了她早逝的妈妈。雨仍在哗哗地下,让坟前纯白的百合更加圣洁。忽然,在她的眼前出现了一朵嫩黄的雏菊,开得那么娇小,那么脆弱。她顺着花束望去,看见了一个臂缠黑纱的中国男孩。
她立刻止住了哭声,对他报以一个感激的微笑,对这个大眼睛的中国男孩顿生好感。他把那朵雏菊别在她的黑发上,她俨然就成了最美丽的公主。她回头看了一眼父亲,见他仍是无动于衷地盯着那块大理石。于是她摘下了脖子上的一条项链,戴在他的脖子上,那条项链有一个空心十字架的项链坠。
那一天,他只知道了她叫Natasha。
而那一天,她爱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