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打拼的:中国护士在美国

  • A+
所属分类:励志故事

我是如何打拼的:中国护士在美国 作者:张萍
本书作者昔日是满族名门后,如今却成了寻常旅美人,通过本书,想把中国护士在美国的出路介绍给的同行们。想把女儿在美国如何成长,并升人名校的经历,告诉给天下所有爱孩子的父母们。还想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故事,讲给亲人和朋友们。
一、勤慎肃恭(1)
1安娜师表瑶林琼树
往事经过成年累月的沉淀,早已被湮埋在记忆的深处。我以为对她的记忆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了。想不到,当我提起笔时,她的身影居然又一寸寸地鲜活起来。于是,我又将这一点点的记忆,小心翼翼地拾起来,放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慢慢地欣赏开了。
她叫安娜,是个普普通通的护士长,也是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的缩影。通过她那平凡的工作,她谱写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十几年前,举家迁居到美国的我,居然有幸得到有生以来第一份在美国土地上的工作——护士助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护士长安娜。
至今,我仍旧记得见到安娜时的情景。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如约来到老人院院长的办公室,老院长热情地递过一杯咖啡,说是护士长马上就来领我。
等待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我望着走廊里漫步的高鼻子大眼睛的洋老人,想着自己一口不很流利的英语,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紧张的神经直到见到护士长安娜才慢慢地舒展开。
安娜身着洁白的护士装,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来。立刻,空气里好似被她打上了许许多多洁白的印子,清新而又醒目,带着一股新意和喜气。
安娜很热情地握着我的手,问我的名字,并说:“我叫安娜。我听院长说你以前也是个护士,天下的护士呀,都是一家人。”一句话,立刻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跟随她来到了工作区。她给我一一介绍了同事,然后把我领到她的办公室,给我讲解一些工作常规。我们面对面地坐着,直到这时,我才有机会细细地看清她。
当年的安娜大约三十八九岁,她的脸上有着一种安详的美。洁白如玉的皮肤配上一头金色的短发,纤瘦的鼻子,薄薄的嘴唇,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双淡蓝色的眼睛,望过去像是到了深深的海底。那是一双既有神采、又会说话的眼睛,喜怒哀乐全写在里面。
在以后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知道了护士长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内心。
老人院是个很特殊的地方。首先,它不同于一般的医疗单位,而是老人们的新家。所以,它必须有家的温暖,让天天都在这里生活的老人们精神愉快,幸福地安度晚年。其次,它又离不开日常的用药,再加上对血压、脉搏、尿糖等的特殊观察,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才能确保老人们的健康。
如果说安娜是个优秀的护士长,那么她首先是个尽心尽力的护士。
她每天都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她做的第一件事永远是挨着房间看望老人。她的巡视从来都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认认真真的。她除了细心地检查老人的卫生状况以外,还不时地停下来测一下老人的脉搏。更让人佩服的是,她总要花很多时间和老人们聊天,而正是通过这种聊天,安娜了解到每个老人每天的心情和有何不适。
交接班的时候对安娜来说,永远是最庄严的时刻。她总是一脸的严肃,很认真地倾听着每个老人的情况汇报,对于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不放过。她常说:“下面的八个小时,就全靠我们这些人了,只有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才会让我们的老人过得更舒服、更愉快。”
安娜绝不是那种只坐办公室、动口不动手的护士长。她每天除了完成职责规定的工作以外,就是和我们一起做事。她跟我们一起给老人洗澡、换床单、喂饭。经常地,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病人的床边,一边为病人剪指甲,一边说说笑笑的,那一定是护士长安娜。
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外,最让护士长操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老人的饮食,二是老人的娱乐。她坚持认为这两点是长寿的关键。
对于老人的饮食,护士长一方面认真地检查病人每日的进食记录,另一方面就是亲切地询问老人对食品的要求,并及时反映给营养部门。一次一位老人认为晚餐吃的扁豆太硬了,只见安娜亲自端着那半盘扁豆,一次次地往厨房跑,直到老人满意了为止。
一、勤慎肃恭(2)
老人院里其实有人专门负责老人们的娱乐活动,比如:每天的打牌、下棋、猜字等等,隔周的文艺演出,每逢节日的特别庆祝等,应有尽有。但护士长们对此格外关心,有时她会亲自和有关人员一起讨论新计划,或是亲自动手制作一些装饰,像插花、剪字之类的。
节日来临的时候,护士长总是最积极、也是最有创意的一个:复活节时,人们可以看到一只“兔子”推着药车在发药,那准是护士长安娜;圣诞节时,人们又会看到一个“圣诞老人”在量血压,那也一定是护士长安娜。
但是我知道,在所有的节日里,安娜最喜欢的还是情人节。在她看来,爱是广泛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所有的人间情感,在情人节这一个特定的日子里,人们都可以尽情地将爱献给彼此,这是件十分浪漫和温馨的事。每逢情人节时,安娜总喜欢在她洁白的护士服上别上一枚精巧的心型别针;红色的“心”上用烫金字刻着“我是你们的护士,我爱你们”。望着它,我总想,这颗心一定和她的心一样的火红。
安娜不仅是我们的护士长,更是病人的贴心人。
她以老人院为家,她以她的爱心对待每一个老人。许多老人常说:“我要是有安娜这样的女儿,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安娜真的心甘情愿地给老人们做女儿。有位老人,儿女都在外州,老人临终时,他们都未能及时赶到。那天晚上,安娜没有回家,她静静地坐在那位老人身边,一边握着老人的手,一边轻声地唱着一首儿时的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所有听到安娜歌声的人,都被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就这样,安娜陪着这位老人走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路。
还有一次,我听护士长说起,几年前的万圣节晚上,她在病房的走廊上看见一位去世已久的老人,穿着睡衣,静静地走回以前住的房间。当时听了,以为安娜在开玩笑,但事后想想,不论是真是假,说明安娜心里永远装着病人,与病人心心相印。
对于特殊的病人,安娜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一位叫爱丽丝的老人,已九十多岁。她以前是位服装设计师,并多次获奖;不幸患了老年痴呆症,记忆力丧失,说话也含糊不清。有可能是和服装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缘故,老了总喜欢赤身裸体。前一分钟刚刚帮她穿好,后一分钟她又会脱得精光。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安娜总会不厌其烦地帮爱丽丝选一套衣服,再帮她穿上。说也奇怪,无论谁都无法让爱丽斯将衣服穿在身上,只有安娜行,爱丽丝只听护士长的话。
对于我们护士来说,安娜既是一个严格的护士长,又是一位知心朋友。
护士长对我们平时的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她常说:“这些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现在年岁大了,住在我们这个大‘家’里,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幸福健康愉快。”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护士长经常抽查我们的工作,有不合格的地方,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且给我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护士长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每个护士助理也都严格地要求自己,对老人的工作,力求保质保量。
对于我这个外来护士,在工作方面,安娜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一有时间,她就教我一些英文的习惯用法,说起来,她还真算是我在美国的英文启蒙老师之一呢!
在工作之余,她也和大家有说有笑。她还经常自己烤制一些小点心,带来给大家吃;每周一,她固定自掏腰包,为大家买意大利餐。还记得,当餐饮被送到护士办公室时,大家边吃边聊,一身的疲劳全都消失在那亲亲热热的友情里,我们好像一家人一样快乐。
无论是谁,只要一有困难,安娜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
有个叫琼的护士,由于身材过于丰满,无法买到合适的工作服。安娜知道后,便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做琼的裁缝,从选料到量身,从裁剪到缝制,安娜都一手包办了。一年四季,琼的工作服变化不断。那一件件精心制作的工作服,不仅将安娜的爱传递给了琼,同时也融入了我们每个护士的心。
一、勤慎肃恭(3)
有一次我的小女儿突然发高烧,当时我的先生正好外出开会,而我自己又没有驾照,急得束手无策。情急之下,我打电话给安娜,那天正好是她的休息日,可她二话没说,立刻开车来接我和女儿去医院,从挂号、看病、拍片到拿药,安娜跑前跑后整整忙了四五个小时。事后我对她千恩万谢,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有什么,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安娜是个人人爱戴的护士长,同时也是个贤妻良母。
她的办公桌上总是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照片上的四个人都在笑,那显然是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安娜的丈夫是位工程师,也是个很英俊的中年男子,微长的脸,一双目光炯炯的眼睛,挺拔的鼻子,丰厚的嘴唇,一头浓密的头发,显示着聪颖和智慧。
安娜的儿子也是个帅气十足的小伙子。听安娜说他品学兼优,还是高中篮球校队的队长,并常常代表学校的数学队参加比赛且获奖。一次,安娜来上班,手里抱着一束色泽鲜嫩的百合花,放在花瓶里。有人问是什么日子呀?买这么漂亮的鲜花?安娜说是给儿子的女朋友买的,一会儿儿子便来取。后来我才知道,安娜一口一个的“儿子”,原来是她丈夫的前妻所生的孩子。一个后妈能做到这样无微不至,真的很令人钦佩。
安娜的女儿艾米只有10岁,长得酷似安娜,是个快乐的小天使。她从5岁起便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习钢琴,6岁时开始练习舞蹈。她是我们办公室的常客,每次来,她都主动地弹上一首曲子,或跳一个舞蹈,而且总是亲亲热热地给老人亲吻和拥抱,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安娜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每周三、日必去教堂,并且很认真地参加查经班,定期有不同的讨论题目。所以,安娜平时一有空,就随时随地学《圣经》,边读边记,体会颇多。
安娜热爱生活,对许多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她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像邮票、石头、钱币、别针、钥匙链等等,五花八门。我想那些小巧玲珑的东西,都可能凝集了安娜五彩缤纷的梦。
要说安娜的生活是十全十美的,那是假话。事实上,她生活中也有许多难处,只是很少听到她诉苦。偶尔可以听到她说一两句不满意的话,但她马上又会说,算了算了,说也没用,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
护士长安娜常说:工作中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件都是你喜欢的,但你仍旧要努力去完成它。一句话勾画出了她对人生的态度。的确,生活中从来都是有好有坏,有甜有苦的,我们每天做的每一件事,并不一定都是我们所喜欢的,但我们仍旧应当尽力而为,这就是生活。
2爱玛勤恳感人肺腑
爱玛是我在这家美国老人院工作时结识的一位平凡、普通而又善良的护士助理。她之所以深深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完全是由于她的与众不同。
平心而论,第一次见到爱玛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爱玛长得过于瘦小,扁平的胸部,像是一个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肤色黄里透黑,眼角的鱼尾纹,纤细又显而易见;唯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那一头精心打理过的秀发,放下来可有齐腰的长度。平日里,她总喜欢将头发高高地盘在头顶上,扁圆形的、光滑的、整洁的发髻,成为爱玛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就她那不太起眼的外表下,却包含着一颗十分赤诚的心。
后来听别人讲了一些有关爱玛来美国前的故事。那自然是爱玛讲出来的,此后又一传十,十传百地成了大家的故事。
据说,爱玛年轻时是个娇小玲珑的女孩儿,追求者自然不乏其人。爱玛在众多的追求者之中,选中了一个泰国的小伙子作为自己的情郎。年轻的爱玛为了追求爱情,从越南迁居到泰国。
有人说,女人谈恋爱,是为了情;男人谈恋爱,是为了性。这话虽不全对,但在爱玛这对情侣身上却应验了。爱玛的爱,尽管如醉如痴,但却很有分寸;可爱玛的他就不同了,他眷恋爱玛的姿色多于爱玛的心灵,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和爱玛在婚前发生性关系。在遭到爱玛的多次拒绝后,一次他有备而来,拿枪逼着爱玛,同她发生了关系。
一、勤慎肃恭(4)
当爱玛发现自己的情郎另有新欢时,也发现自己怀孕了,富有爱心的爱玛,执意要将孩子生下来。于是,9个月之后,一个健康的男孩儿来到了世上。爱玛不想带着私生子回越南,投奔父母;但在泰国,又举目无亲,生活的重担使爱玛不得不放弃了独立抚养孩子的初衷,只好忍痛割爱,将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寄养在泰国一对夫妇的家中,只身回到了越南。
在爱玛22岁那年,她的一个远房姑姑将她辗转带到美国。这以后的故事就和我们大家的一样了,结婚生子、安家立业,虽继续为生活而奔波,但却没有大起大落的灾难,凡事还算顺心、平安、快乐。
在我认识爱玛时,她在美定居已有20年之久了。她说着一口虽有口音、但却很流利的英文;可是她不会读写,唯一可以写的英文字大概就是她自己的名字了。每当需要她签名时,爱玛总是一脸的庄严,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画地写,在旁观者的眼里,与其说她在写字,倒不如说她在画图。
爱玛初到美国时,由于人生地不熟,且刚刚成家,孩子们又小,为了能既工作又兼顾家庭,她选择了在老人院里做护士助理的工作。
这项工作当时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只要肯吃苦耐劳就行。但这项工作也要求被雇佣者集中训练三个月,然后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胜任。可想而知,那三个月临床基础护理的训练,对于爱玛来说是十分吃力的。然而她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全部的课程。我曾问过爱玛,她不会写字,是怎么通过考试的?她说当时考官根据她的特殊情况,完全采取口试的形式对她进行考核,她居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
从那以后,爱玛便开始了她在老人院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心劳力的护士助理的生涯。在别人眼里,这是一种伺候人的工作,但爱玛却有着很强的敬业精神。她把护理看做是一项至高无上的神圣职业,把老人们能过上平安幸福、健康长寿的生活看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人院的工作是众所周知的:劳累、辛苦、肮脏、琐碎、操心,可是爱玛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忍辱负重、兢兢业业、尽职守恪。爱玛工作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细心、周到而且体贴入微。
老人院里那些可爱的返老还童的老人们,越老个性越突出,有的喜怒无常,有的任性难缠,有的习惯古怪,有的沉默寡言。由于老人们经年累月地居住在这里,任何人的任何性格特征都会慢慢地表现出来。再加上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阶层意识,有时真让护理人员感到束手无策。
爱玛在对待个别老人时,好像显得比我们都有办法。由于她在此工作了多年,对很多老人的脾气、性格、习惯都了如指掌;而且她还懂得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的道理,所以总能马到成功、百战百胜,出色而又按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很多常年在此居住的老人,都慢慢地成了爱玛的朋友,信任她、依赖她、赞扬她。
索尼娅老夫人自幼是个智障儿,自她五十岁时父母双亡后就在老人院里安了家。她口齿不清,又认不准每一个护理人员,但她却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爱玛。一见到爱玛,她便咧开大嘴笑哈哈,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她每天睡觉前的护理一定要爱玛做,因为她相信只有爱玛知道怎么给她刷牙、怎样扶她去厕所、又怎样给她盖被子;也只有爱玛那一声“晚安”,才能让她安静地进入甜甜的梦乡。
艾伦老太太年轻时,是某著名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一副高雅脱俗、举止不凡的神态。但老了以后,脾气变得粗暴乖张。每天晚上安排她就寝,对我们而言是件头疼的大事,因为老太太常会无缘无故地暴跳如雷,且张口就骂、动手就打,不少护理人员都吃过她的亏。然而,爱玛却能“降”得住她。只要艾伦一听到爱玛那带有东方口音的英文,马上就会安静下来,顺顺当当地换上睡衣,上床入睡了。可见爱玛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爱玛虽然平日温柔可亲、平和待人,但一旦碰到该认真的时候,她也会寸步不让。
一、勤慎肃恭(5)
我们老人院里,当时有位叫泰德的、患有糖尿病的老先生。他平日倒是温和有礼,只是每到吃饭时,由于觉得糖尿病的饮食不合口味,所以总是搞花样、闹脾气,常常将餐具扔得满地都是。但是糖尿病的饮食是有严格规定的,是由营养师精心调配出来的,不是说不好吃就可以随便更改的。泰德有个习惯,就是他从来不到餐厅里和大家一起用餐,而是坚持让人将饭菜端到他的房间内。由于他属于需特殊护理的病人,尽管他自己可以自理,但我们仍旧要轮流到他房间里,监督他用餐并记下饭量等。可事实上,能让泰德每顿饭都吃好吃饱,是件很困难的事,大家也只好顺其自然了;只有爱玛认为不能掉以轻心。她的理由是正确而充足的。她说糖尿病人的饮食非同一般人的饮食,饮食不当,会引起低血糖,严重时可以造成休克;而且如果泰德的出入量不平衡,势必影响他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于是,只要是爱玛当班,她总是主动承担起劝泰德吃饭的重任。开始泰德也对爱玛大呼小叫,但是很快他便发现那是没用的。所以到了后来,泰德一看到爱玛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我很敬佩爱玛。对于一个护理人员来说,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温柔、可怜、迁就病人,因为那样往往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了他们。
有关爱玛的另一个小故事,发生时我不在场,是事后听别人讲的。
纳塔莉是我们这里的一个70多岁的漂亮老太太,很爱打扮自己,光是她种类繁多的化妆品和花样翻新的衣服,就占去了她的大半个屋子。
她过生日时,女儿送了她一条藕荷色的长裙,纳塔莉自然是爱不释手,可谁曾想只穿了一次,送去清洗之后就不翼而飞了。爱美的纳塔莉伤心不已。虽然护士三番五次地和洗衣房的工作人员接洽,可得到的回答却是一个——没有看到纳塔莉的裙子。
这事让爱玛知道了,她亲自跑到洗衣房去追问,得到的仍是相同的回答。这让爱玛很生气,她说每个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生日礼物,纳塔莉的裙子不能说丢就丢了,一定是洗衣房的工人送错了房间。
于是,她发动所有的护理人员利用晚餐前的空余时间,挨门挨户地检查老人的衣柜。功夫不负苦心人,最后终于在另一位老夫人的壁橱里发现了纳塔莉的裙子。纳塔莉看到失而复得的生日礼物真是欣喜若狂。
原来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大意,相关人员忘了在纳塔莉的新裙子上缝上姓名和房间号码就直接送去清洗了;而洗好的裙子被送还时,洗衣工又没有认真地核对,便想当然地送到了另一个房间以致纳塔莉的裙子失踪多日。
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间的了解不断加深,我和爱玛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因此一点点地走入了她的家庭。
爱玛的先生也是个十分质朴的越南人,他们一共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像许多移民一样,爱玛和她的先生尽管自己辛苦一生,却让四个孩子都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老大已从大学毕业,剩下的三个仍在学校读书。
四个儿女不仅一心向上,而且懂得孝敬父母。爱玛告诉我,她的小儿子说,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了文凭找个高薪的工作,然后让父母提前退休,由他来给他们养老。爱玛在述说儿子的心愿时,一层清泪悄悄地浮上眼眶。我想,爱玛的眼泪里饱含着一个慈母的疼爱、安慰、幸福和希望。
爱玛始终没有忘记她那个泰国的儿子。那个儿子现在已长大成人,并有了妻子和孩子。爱玛总喜欢随身带着儿子全家福的照片,而且还按期将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寄去泰国,扶持儿子一家老小的生活。1993年的初夏,爱玛如愿以偿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并转道泰国去探访了那未曾见过面的儿媳和孙儿们。
爱玛之所以被大家称为热心人,还表现在她对周围朋友和熟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上。有一段时间,我的胃口极差,爱玛知道后每天总是不忘从家里带些软饭和素菜来给我当晚餐。她还常常请我们大家到她家去做客。
一、勤慎肃恭(6)
爱玛的家是一幢二层楼的、漂亮别致的房子。和很多美国人家庭的一样,房前房后是整整齐齐的草坪,一片绿意,充满了生机;还有那各式各样的季节性鲜花开得如火如荼。室内的装饰是东西方的混合体,却很协调顺眼,清雅别致。墙上挂着的大大小小照片,记录着这个家里每个成员的成长过程。
另外,在客厅的一角,很醒目地供奉着一尊佛像。我知道,爱玛和她的先生已经信奉佛教多年了。这大概是他们夫妻俩一直默默地行使着“人生在世,必要行善”思想的来源。对于他们来说,生命更像一首诗、一支歌、一段舞蹈、或是路边的一朵鲜花,盛开着,散发着芳香,既悦己又悦人。
3语言误会内疚自愧
护士长安娜及同事兼朋友的爱玛成为我心灵上的引路人。她们让我知道护理老人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拥有爱心和同情心。
尽管我当时的英文水平还处在一知半解的极简单的会话阶段,尽管我从未有过在老人院里工作的经验,但我仍旧有着十足的信心,因为我有充足的理由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其一,我是由北京医科大学护士院校毕业的专业护士。出国前,已有近十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并被提升为护师。其二,我在常年的护理工作中,一直本着关爱病人、仔细认真、耐心平和的态度行事。
美国的医院也好,老人院也罢,所有的护士一律分成三班,早上7点到下午3点,下午3点到晚上11点,夜班11点到次日早7点,而且不轮换,也就是说,一个护士可以是长年固定在同一个时间上班。
最初,我被分在夜班部。这个时间上班的护士和助理们都是相当辛苦的,因为要从头天晚上11点接班,一直熬到次日清晨。夜班护士助理的工作职责大致可以分为:协助老人喝水、服药、如厕,而且还要给瘫痪的老人换尿布、清洗阴部、翻身,等等。
我刚上夜班的前两周,是有专人带我的。我当时英文不好,在耳朵和嘴巴不管用时,我发现了“眼睛”的真正价值,真可谓是“眼里有活”。我一边仔细观察,一边默默牢记,再加上以前对基础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我很快地就进入了状态且独立工作了。
夜间经常需要帮助的有两种病人:一是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二是糖尿病患者。前者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慢性的不定位的腰痛、排尿不适等症状;后者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和体重减少。这两种疾病不仅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同时还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精神上的困扰。
马尔文就是这样一位患有前列腺炎的老人。他虽然要以轮椅代步,但夜间却坚持不用尿壶,而必须起身坐轮椅去厕所。几乎是从他一上床开始,他就打灯通知我,他需要如厕。于是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到他房间,帮他起身,坐上轮椅,推到厕所,然后再送他回到床上。但他上床不到半小时,又会打灯告诉我,他还需要再去厕所。于是,又是一番从头到尾的折腾。此外,再加上还要给那些完全不能动的老人定时定点地换尿布、翻身等等,一夜工作下来,真是筋疲力尽。
然而,工作上的辛苦还是次要的。与老人之间语言上的沟通是否良好,才是我最关心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问题。
我当时虽然是边工作边努力学英文,但是语言障碍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一个内在的飞跃。
于是,终于在一天夜里,我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在我管的老人中,有一个叫贝丽尔、患有慢性焦虑症的老夫人。这种病是以焦虑、紧张、恐惧为主的情绪障碍。慢性焦虑症又称为无名焦虑,即患者说不清恐惧什么、担心什么,却表现为惶惶不可终日,似乎总是等待着什么不幸的发生,而且常会有一些突发奇想的问题困扰着病人。
一、勤慎肃恭(7)
那一天夜晚,本是个平和的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悠远的夜空中,只有淡淡的浮云,映出一丝丝忧郁的条纹。我独自坐在寂静的夜里,老人大多已进入了沉沉的梦乡。多好啊,平安就是福。
然而不!有人的地方怎么能没有事呢?!就在我悠闲自得的时候,贝丽尔房间的指示灯亮了。我便飞快地来到她的房间。她的房间处在走廊的尽头。那是一个洁净雅致的睡房。一张舒适的单人床摆在屋子的中间,右侧是一张精致的小沙发,左侧是一张床头桌,上面放着一个玻璃雕花的小台灯。床中间睡着瘦小的贝丽尔。我看看她,轻声问:“我可以帮你做什么?”谁知她答非所问,眼里写着巨大的疑问,“你要杀了我吗?”我突然懵了,如坠入五里雾之中。再问,贝丽尔仍是同一句问话。我不明白,但又不肯明说。于是,我犯了初来美国、不精通英语的许多东方人爱犯的通病,即不善于摇头说“NO”、却爱点头说“YES”。谁知当我说了“YES”之后,贝丽尔脸上的疑问更浓了,伴着紧张与恐怖,她睁着一双迷惑的老花眼,直直地瞪着我,好像要把我的心看穿似的,但却再也不说什么了!任凭我怎么问,她也不回答了。我只好回到我的办公室。
谁想我刚刚落座,贝丽尔的指示灯又亮了。可怜的贝丽尔可能是想,或许可以找到一个美国护士来问个究竟。但,不幸的是我又出现了。她又问:“你肯定,你是想杀了我吗?”我仍旧含糊其辞。
但当贝丽尔第三次打指示灯时,我感到这中间一定是出了什么“鸡同鸭讲”的岔子,于是拉上了一个美国护士助理和我一块去。这才搞清了贝丽尔的问题,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命关天”的大问题,难怪贝丽尔不搞清楚,就无法入睡呢!当时我感到既尴尬又内疚。经过美国护士助理的一番解释,贝丽尔才算打消了疑虑,安心入睡了。
但这件事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子投进了我湖水一样平静的心中。只因为语言上的问题,我非但帮不了想要帮的人,反而使她雪上加霜,让贝丽尔承受了本来不该承受的心理负担。我想我现在是身处异国他乡,护理着一群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以英文为母语的美国老人,光凭着一颗赤诚的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地掌握好能与他们沟通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他们的内心,懂得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要拜师学语言。
4贝蒂恩师教学有方
我是幸运的。没过多久,我认识了贝蒂,她是个退休的高中英文老师。对我来说,贝蒂不仅永远是位可敬可亲的师长,也是一个忠实可靠的朋友。她牵着我的手就像母亲牵着女儿的手,陪着我一步步地走过了那段艰辛而又快乐的路。
我和贝蒂相识时,她已是个年过半百的人了,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她都和年轻人没两样。她的体态依然很美,高大而挺拔,像棵白杨树似的。她留着一头齐耳的栗色短发,整洁利落。她的眼睛细长且妩媚,每当她向下看时,浓浓的睫毛便重重地覆盖在面颊上,薄薄的嘴唇在纤瘦的鼻子下,显得个性十足。
她走起路来,步态匆忙而不失端庄。她全身的装束永远是简朴严格得无以复加,很少见她被各种多余的首饰拖累着。整个人,无论走到哪儿,总给人一种信心十足、精力充沛、聪明能干的印象。
自从我做了贝蒂的学生之后,她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真诚,对学问的严谨,在对困难面前的坚强,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成为我日后人生的动力。
贝蒂第一次来我家时,身上背了一个大包。刚刚坐下,便从书包里掏出巧克力、饼干、水果等各种小食品。一边拿一边对我慢慢地说,大致的意思是,今天是第一节课,我们只当它是一个小小的聚会,边吃边谈谈自己。整个气氛随着各种美味的小吃及贝蒂的谈笑风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贝蒂简单介绍了她的先生和两个已婚的女儿。接下来,她腾大部分时间让我慢慢地、一点点地、结结巴巴地讲我和我的家人,并一再鼓励我讲自己过去的故事、现在的状况和对将来的展望。
一、勤慎肃恭(8)
我想我当时硬是用这第二种语言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不会是有声有色的,有的只是枯燥无味、令人费解。而贝蒂却听得聚精会神并不时地点头,表示她明白我的话。每当我辞不达意、张口结舌、手足无措时,她总是拍拍我的肩,让我不必着急。她费尽心思来帮我“猜”出我想用的词,并就此发挥,对该词做一些解释。
在我费力而又用心地讲话时,贝蒂随时在她的一个淡蓝色笔记本上记着。这节课结束时,贝蒂为使我明白她的意思,一字一句地告诉我:我的英文其实不错,只是刚来美国,还不习惯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自己。能否流利地讲英文,对我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早晚的问题。只要我努力、用心、大胆,很快就能用英文交谈。她几句话让我信心大增,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起来。
第二次见到贝蒂时,她指着她上次的笔记告诉我:上次谈话中,记下一些我语法和发音上的错误,她根据我的弱点,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英文学习计划,并对计划做了大致的说明。
计划定得详细而又紧凑。第一部分是精读,其中包括一些世界名著的片断、通俗简易读物和报纸杂志上的短文。第二部分是语法,语法书是由贝蒂推荐的,其中包括各种英语语法的说明、用法和练习。第三部分是写作,贝蒂要求我每天写一篇短小的日记。第四部分是听说,课本用的是我当时从祖国带来的《英语900句》,根据我工作上的需要,贝蒂为我增加了一些医学方面的常用词及对话。
就这样,贝蒂每周自己开车到我家来一个晚上,每次两小时,我们按照她的计划,每次交替地进行着英文的读写听说的练习。贝蒂让我用一个小录音机将每次课的内容录下来,这样,我自己可反复地听,从而加深印象。
贝蒂讲课时总是深入浅出,将枯燥复杂的语言学习变得妙趣横生。我不是一个懒学生,加上年轻、记忆力好,课后多下些功夫,总能比较顺利地跟上她的进度。唯独在英文写作上发生了一些困难。最开始是不知道写什么,等好不容易发现一些可写的事,又发现找不到适当的英文词句来表达。于是我和贝蒂商量,是不是可以暂缓写日记这一环。
作为老师,贝蒂是固执的。她对我说,写作是外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往往被很多人忽略。因为大多数人总认为写作是作家的事,与己无关。其实不然,一个人只有在写作中,才能真正明白词汇的含义,了解语法的来龙去脉,才能渐渐地将这种语言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拗不过贝蒂,我只好继续写,她则继续改。说也奇怪,写多了,笔头居然顺起来,连带着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长进。这让我更相信贝蒂,更希望做她的好学生。
贝蒂在教我的过程中,试着向我解释:人的语言有两种,有声的和无声的。无声的部分又叫“思维”。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与人交谈,因此有声的语言是有限的,而无声的思维则是时刻都在进行的,是无限的。她建议我试着用英文想事,她说这等于你随时随地都在练习用英文和自己述说,向自己提问、向自己解释,进步会很快。我试了,果然很灵。
贝蒂教我虽然一丝不苟,但她却从来不给我过多的压力。我笑着问她,是不是愿意让我做一次严格的考试?她也笑,边笑边说:“不用坐在屋里考试。你在美国,每天要和人打交道,所以人人都是你的考官,成绩的好坏都在实际中。”
流年似水,转眼之间,第二年的秋天已悄悄地来到了。这时,我跟贝蒂学英文,也有近一年之久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也伴随着我英文的进步而日益增多。
一次贝蒂约我在图书馆见面,她推荐给我一些有关感恩节的书,其中有文字的、也有儿童图画书。她让我细读,下次课上再做讨论。她对我说:“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单学一种语言,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语言是一种工具,而文化才是实质,二者相辅相成。你现在英文已进步了很多,可以开始了解一些美国的文化和历史,当你深入了解了它们时,你才真正地懂得美国。”这就是贝蒂的新计划。